- A+
帝国酒店会议室。
众人正在开会。
大家心情都不错,大批企业复工复产,让日本的经济活动恢复不少,他们看到利益,尤其是现在掌握了大批企业,涉及日本方方面面,形成了垄断局面。
哈迪看了一眼在座众人,道:“接下来,我们要重点展开对日本银行、金融、保险业的围剿。”
“我看了一下数据,前期收购的银行、金融、保险业并不多,能看出日本还在有意维护金融业的独立,这是不可取的。”
“既然现在大部分产业归咱们掌控,我相信调理那些金融公司并不是太困难。”
“我说几个重点方向,请大家一起努力,一是所有工厂企业的资金,包括工人工资,全部转移到咱们控制的银行,抽空那些银行的资金。”
前期哈迪并没有对那些企业进行限制,很多银行找关系把资金拉过去,哈迪只是在旁边看着,现在产业布局完成,是到了釜底抽薪的时候了。
其实调理银行,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,只要你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。
“二是让那些工厂,给工人上保险,这是法律规定的,但这些保险,必须在咱们制定的保险公司办理。”
“第三是金融服务全部转移到咱们掌控的金融企业中。”
在场的人都笑了笑。
这里很多金融高手,自然知道哈迪用出这几招,会对那些银行、保险、金融产业的伤害有多大。
相信他们会很快屈服。
这就是多家合力的好处,出手就让你无法抵挡。
......
原本丰田汽车的资金,全都存放在樱花银行,包括企业流动资金和工人工资发放,可这天丰田的人忽然上门,要求转移走所有资金,今后不在用樱花银行服务。
樱花银行是原三井财团的核心银行。
这下可吓坏了樱花银行的负责人,赶紧联系丰田喜一郎,丰田喜一郎之前和三井家族交好,两个家族甚至通过联姻方式稳固,丰田那时候在外人看来归属三井财团。
战后三井财团被拆分,一些军工企业被没收,其他企业被独立出来,三井家族只保留下金融产业。
之前日本经济濒临崩溃,金融企业的日子都非常不好过,这段时间美国人大笔注资,很多企业开工,三井金融看到机会,通过关系找到之前隶属三井财团的企业,希望他们把资金放在樱花银行。
丰田喜一郎当即就同意了。
此外还有,东芝、日本精工、石川机械等四十多家企业,一下子让樱花银行得到大笔资金。
樱花银行一下子又滋润起来。
哈迪他们主要收购的是日本比较有规模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,还有大批不够规模的企业,依旧在生死线挣扎,这些企业找到银行贷款,希望获得三井的扶持。
有了储蓄,樱花银行开始放贷。
而且因为资金紧张,利息比以前高了不少,这让樱花银行的盈利率提高了不少。
还有一部分资金,被银行拿去做了基金买卖,东京有一家美国的基金公司,如今在日本开的风生水起,承诺的利率非常高,很多个人和银行往这家基金公司投钱。
可是今天。
丰田汽车忽然要抽走全部资金,并准备把工人工资也转去其他银行,樱花银行负责人赶紧联系丰田喜一郎。
“丰田君,发生了什么事,我们合作的非常好,为什么要把所有资金全部抽走。”樱花银行负责人问道。
丰田喜一郎语气里带着无奈,“不好意思三井先生,这是董事会的命令,我不能不服从,不只是我,我还听说,恐怕所有美资企业的资金,都要转移到他们指定的银行,请小心应对吧。”
丰田喜一郎说完挂了电话。
樱花银行负责人拿着话筒楞在那里。
现在美资企业是银行储蓄大头,如果他们全部抽走资金,银行会变得空空荡荡。
而且银行大多数时候是不会存太多钱的,需要拿钱去生钱,这些大企业想要取走资金,他们根本拿不出来。
三井后背冒出一层冷汗。
他感觉到要有不好的事情发生,甚至感觉这是一个阴谋,那些该死的美国银行家要对日本的银行金融下手了。
紧接着。
他桌上的电话不停响起。
都是下面的客户经理打电话汇报,又有企业大客户过来,要求提走存款,并转走所有工资账户。
三井有些崩溃。
他猜测的事情看来真的要发生了。
其实不止樱花银行,住友银行、三菱银行、富士银行、劝业银行、三和银行等十余家银行,现在都遇到这种事情。
挤提。
这是赤裸裸的金融战争。
如果是以前,日本银行肯定不怕对方这种方法,在二战前,日本的经济规模虽然远不如美国,可也有自己的底气。
可经过二战,日本其实也掏空了家底,各家银行金库里都没有多少现金,生意艰难,倒闭的银行不计其数。
后来又经过美国的制裁,拆分财团,原先日本那些大财团,现在只剩下孤零零的金融机构,就好比原本他们是一棵大树,下面的企业就是抓地的根系和吸取阳光的枝干。
现在根系和枝干全都被砍光,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,如今美国财团挥舞大斧下来,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抵御能力。
怎么办?
找政府。
各家银行一边压着不给那些企业办理转款,一边集合起来找到首相吉田茂。
说实话,
他们即便想给也没那么多钱。
存款大多数全都变成了贷款,一时之间让他们去哪里找那么多现金。
吉田茂听到几家银行的哭诉,立刻意识到这肯定是美国财团有意为之,目的就是为了日本的金融体系。
“你们现在能拿出多少钱?”吉田茂问道。
“钱都贷款给其他没有被美国财团收购的企业了,你知道,这些企业美国财团没有收购,美国财团拿出资金支持他们购买的企业,剩下这些企业怕被抢了生存空间,所以求着我们贷款,我们的钱全都分散在那些企业手里,现在根本拿不回来。”
“吉田首相,美国财团这样的做法,就是想控制日本的金融,现在他们已经控制日本大部分企业,如果连银行和金融都被他们控制,那日本的经济将完全控制在这些财团手中,再无崛起的可能。”
吉田茂自然知道。
可他又有什么办法。
哈迪曾经和他说过,日本想要重回国际社会,变回独立国家,必须做出牺牲。
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方面,要让美国感觉没有威胁。
哈迪特使过来,一步步吞噬着日本的经济机体,他们内阁能看出,可却依旧无法阻挡。
甚至内阁还商议过,为了达到重新独立这个目的,这些或许完全可以放弃。
再说也不是你给不给的事,而是人家硬要抢你根本没办法抵抗。
“我现在就去见哈迪特使,希望他能够帮忙出手解决这件事。”吉田茂说道。
吉田茂心急火燎来见哈迪。
哈迪此刻已经搬出帝国酒店,上次他和外务大臣说在东京买房产的事情并不是随口说说,手下确实在这里给他安排了房产。
这是一处欧式庄园,几十年前属于一位英国裔印度商人,做进出口生意,出口棉花、煤炭到日本,因为经常来日本,就在东京建了这处庄园。
这处庄园的建筑,外形偏欧式,可内里的装修却很驳杂,客厅带有印度和欧洲两种风格,而温泉房却是日式的,花园又变成印度风格。
二战前,那名印度商人看出日本要生大乱,再也没有来过日本,战争对弈期间,又中断了生意往来,这处房产最后被日本政府没收,如今被哈迪收购过来。
吉田茂见到哈迪,恭敬的鞠躬,“哈迪特使,我是来向您说说银行的事情,多家银行找到我,说企业集体提款离开,给他们造成了极大压力,请求您能缓一缓。”
哈迪看看吉田茂,请他坐下,两人坐好后,哈迪淡淡道:“其实你心里已经有了猜49码出特计算公式测对不对。”
吉田茂一愣。
他没想到哈迪特使准备要挑明这件事。
“特使先生,您的意思是?”吉田茂试探性的问道。
“我可以明确告诉你,我就是要整顿那些银行,作为首相你应该了解,找你的那几家银行,原先都是日本六大财团的核心。”
“日本在发动战争前,几大财团控制着全日本60%的大企业,55%的总资本,60%的销售渠道和20%的就业人员,他们操纵政治,甚至为了掠夺经济发动战争,我说的没错吧。”
吉田茂额角微微渗出汗水。
“为了避免那种情况再次发生,必须消除旧有的财阀制度,这也是让日本步入民主社会的关键一环,你回去告诉他们,他们有两个选择。”
“一是接受收购注资,让出控股权,二是资金链断裂,银行系统崩溃,最后的结局就是破产被收购。”
哈迪说的太直白了。
不像东方思维,很多事情要弯弯绕好久,还让你自己体会。
哈迪就明着告诉你。
我们就是在搞你,你要么屈服,要么破产。
主要是他有这个实力说这种话。
银行资金链断裂,无法对付企业资金,其他储户看到这种情况,对银行丧失信心,也会跟着一起取钱,银行会陷入恶性循环,根本无法正常开展业务。
这种情况下,银行不想破产都难。
最后哈迪道:“吉田首相,我说过,日本有重新独立,回到国际社会的可能,但要接受好改造,这也是改造的一部分,孰轻孰重你自己掂量吧。”
吉田茂告辞离开。
回到首相官邸,召集所有内阁大臣开会商议,把哈迪的态度明确告诉大家。
内阁成员再次沉默。
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。
对抗?
怎么对抗。
如果是主权国家,他们可以动用行政力量,甚至动用军队来保护本国经济命脉。
可他们是被占领国,没有军队,没有行政力量,美国人对他们有生杀予夺的权利,他们根本无力反抗。
一位内阁大臣道:“如今大多数大型企业被收购,企业和资金全都掌握在美国财团手中,只剩下银行又有什么用,美国人在日本有自己的银行,如果咱们自己的银行没有经济活动,早晚也是倒闭关门的下场,所以我觉得,不如选择合作,最起码可以保存一部分实力。”
最后,
日本选择屈服。
几家大型银行被美国财团注资,失去控股权,虽然依旧由他们经营,可真正的老板却换了人。
其实在后世。
美国很多大银行背后也有美国财团的影子。
这个宿命始终无法逃脱。
只不过这个世界时间来的更早一些,过程更直接一些,不像后世经过多年的经济侵略才形成那种结果。
哈迪是扒掉对方裤Z直接硬上。
更粗暴一些。
昨天,哈迪是日本民众眼里的经济拯救者,而今天,在日本企业家眼里,他就是赤裸裸的掠夺者。
看问题角度不同,自然结果就不同。
喜欢哈迪帝国1945请大家收藏:
“老板,丰田汽车社长希望拜见您,人就在门外。”哈迪的助理进来汇报道。
哈迪纳闷,
收购的事情他并不负责,主要由财团去弄,七大财团有统一规划,日本现在可收购的大型企业有六七百家,如果都来找哈迪,那不得把他累死。
“他有什么事情吗?”哈迪问道。
“他说希望单独见您,和您聊一聊日本汽车的未来。”助理道。
丰田汽车。
后世日本排名第一的企业。
哈迪想了想,
“让他进来吧。”
助理出去,不多时带着一个中年男子进来,哈迪在欢迎会上见过他,丰田汽车的老板丰田喜一郎。
“哈迪先生您好,真是打扰了!”
丰田喜一郎对哈迪深深鞠躬。
丰田喜一郎今年50多岁,带着一副眼镜,可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。
“坐吧,不知道你找我有什么事情丰田社长,如果是收购的事情,可以去找财团商议?”哈迪问道。
丰田喜一郎再次鞠躬,然后坐在沙发里,不过却欠着半个屁股,摆出一副很恭敬的样子。
“哈迪先生,我想向您介绍一下我们丰田,还有如今日本汽车业的现状,或许对您规划日本汽车业有些帮助。”丰田喜一郎道。
哈迪点点头,“好,你说吧。”
丰田喜一郎介绍起来,丰田家原本开纺织公司,1929年的时候把纺织公司卖给了英国普拉特公司,他对汽车业感兴趣,后来涉足汽车制造业。
整个日本的汽车产业,全都从模仿欧美开始,丰田汽车自然也不例外,二战期间,丰田汽车获得一定订单,让丰田逐渐发展起来,不过丰田喜一郎很诚实,告诉哈迪他们获得的订单非常少,和其他日本大财团的汽车部门没法比。
二战结束后,因为曾经参与为军方提供装备,丰田汽车也受到处罚,好在没有被关停。
之前日本的汽车巨头,是三菱、五十铃、日产、斯巴鲁等公司,他们也全都是财团下面的产业,体量巨大。
也因为他们参与军工提供量大,有些汽车工厂被美军直接查封没收,哈迪他们收购的300家日本军工企业,其中就包括几家汽车工厂,如今那些工厂全部在哈迪他们手中。
丰田喜一郎在知道这些消息后,内心很是忐忑,他知道美国汽车业的发达程度,日本现在的汽车业根本没法比,如果美国财团在日本把汽车工厂开起来,那他的丰田将会被挤死。
而哈迪先生说过,日本今后主要发展生活用品和轻工业,汽车工厂会成为美国那边工厂的配套零件厂商。
似乎是这些财团并不缺少配套厂的缘故,他去找那些财团谈收购时,人家有些爱答不理的,自己报出价格,希望出售30%股份,获得200万美元资金,同时获得技术支持。
人家只是看了一眼就丢了回来,“你的条件我们不感兴趣,回去再考虑考虑吧。”
一句话打发了他。
他思索了整整一天,决定来找哈迪,希望能说动他支持丰田,哈迪听完丰田喜一郎的讲述,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。
现在的丰田,远不是后世的丰田,别说和美国车企比,即便是在日本,也只能算是二流或者一流末车企。
“哈迪先生,我希望获得您的支持,如果合并其他几家查扣的工厂,丰田汽车会快速成为日本最大车企,我敢保证会为您赚取丰厚利润。”丰田喜一郎道。
哈迪心里好笑,这是开始内卷了吗,准备吞噬同行。
“你的条件是什么?”哈迪问道。
“我愿意放出40%股份,换取200万美元和与其他工厂合并。”丰田喜一郎道。
哈迪摇摇头。
“那些工厂都有自己的作用,至于整车,原本我们并不想保留,如果你愿意,我会让几家公司收购丰田的股份,你们家族可以保留30%。”
“300万美元加300万美元低息贷款,我可以承诺,丰田汽车可以获得美国车企的先进制造技术,还有生产线。”
“丰田汽车完全舍弃其他工厂,只保留轿车和面包车生产线,不得涉足任何可能为军工提供帮助的类别。”
“如果这些条件你同意,去找代表团谈,他们会具体操作,如果不同意,那你可以自由经营。”
丰田喜一郎听出哈迪语气里的坚决,还有撵人的意思,站起来鞠躬告辞。
“我会好好考虑哈迪先生。”
[49码出特计算公式标签:p标签]哈迪让助理送丰田喜一郎出去,并吩咐他告诉代表团自己的决定。
300万美元收购款。
300万美元低息贷款。
这笔钱不是从其他银行出,而是从他带来那5.7亿里出,援助资金吗,就是做这个用的。
哈迪给了代表团一项权利,凡是接受七大财团收购的日本企业,除了可以获得美国的技术外,还可以获得数量不等的扶持资金,也就是低息贷款。
5年期限。
利息低到可以忽略不计。
只是这一条,
就会让无数企业心动。
他们现在活的很艰难,七大财团带来了他们最渴望的资金,带来了低息贷款,还有销售渠道,以及可以获得美国技术。
这是什么。
这是爸爸的爱啊。
你缺什么我们就有什么,只要你乖乖听话。
这样的条件,又有几家企业顶得住,一边是优越的条件,一边是不合作就去死,你会怎么选。
至于什么民族主义。
国家都被人占领了,还主义个屁啊。
很多企业选择了屈服。
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到了9月下旬,哈迪他们来了一个多月时间,而这一个多月时间里,代表团总共收购了超过300家企业。
囊括电力、供水、电器、汽车方方面面各种产业,哈迪总共放出去3.5亿美元低息贷款。
在获得资金后,这些企业快速恢复生产,很多原来的熟练工人回到岗位,这一下解决了几十万下岗工人的工作。
有工作就代表能赚到钱,有钱就有饭吃。
不得不承认。
日本人很勤劳,比美国人勤奋多了,工作任劳任怨,而且现在工作难找,都倍加珍惜。
工厂里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,没人偷懒,生怕被管理者开除。
而美国工厂呢,工人动不动就罢工。
工会把工人们养的很刁,很多工厂一年到有半年在闹罢工。
而且美国工人工资高,比日本贵了10倍不止,在财团管理者眼里,这些工资可以忽略不计。
哈迪航运在日本,重新成立了一家航运公司,哈迪把手里剩下的货轮全部拿出来,一下子成为日本最大的航运公司。
至此,
哈迪收购的美军战后货轮全部消化完毕。
不过他也借此完成了全球的航运布局。
那些签约企业,得到来自美国工厂的零配件订单,这些零配件刨除运输成本,都要比在美国生产便宜很多。
工厂开工。
工人拿到工资。
一个个喜笑颜开。
终于可以吃一顿饱饭了。
如今的日本,哈迪只来了一个多月,人们就感觉到了明显的变化,不像之前那样死气沉沉,变得生机勃**来。
如今日本的大批企业,尤其是生活类产品企业,日夜赶工生产,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运往美国,而在美国进行二次加工后,甚至只会贴上一个标签,就会转运去欧洲,美国从中赚取差价。
各种机器零配件厂也相继开工,和美国机器工厂签订合同,提供更廉价的零件。
这天日本报纸上,报道出一篇文章,
“记述哈迪特使来日本五十日,为日本带来的巨大变化!”
文章中,
细数了哈迪来日本后所做的事情。
收购工厂,招聘工人复工,解决了百万人的就业,这些工人都是家庭的顶梁柱,间接解决了几百万人的生活问题。
码头日夜不停的运输,同时换回更多粮食。
文章后面就是吹嘘,把哈迪夸上了天,仿佛哈迪成了日本的救世主。
麦克阿瑟如今在大阪,这里紧邻海边,也有一个美军军事基地,看到报纸上的报
道,老麦脸色变得有些难看。
原先日本人也是如此夸赞他,现在却转头去跪拜哈迪,这让高傲的麦克阿瑟心里很不舒服。
“经济拯救者,正式可笑,要不是我在这里驻扎十几万军队,要不是我前期的工作,他能做出这样的成绩来。”
不过麦克阿瑟也有些纳闷。
自己扣住了那些查封的军工厂,哈迪竟然沉得住气始终没找自己,他也有些奇怪。
原先他打算,哈迪如果找自己,姿态摆的低一些,认清自己的位置,他对对方教导一番,让对方知道自己才是日本的统治者,就把工厂给他。
毕竟那是国会的决定,他不可能一直阻拦。
可哈迪只找过他一次,他离开后,就再也没有联系过,反而转头去收购日本企业,现在做的风生水起。
麦克阿瑟心里其实并没有他表面上那么淡定,毕竟那些资产不止是哈迪的,更是七大财团的,如果得罪了七大财团,他也很难承受。
现在的情况是哈迪不找他,让他有些骑虎难下了。
可主动找哈迪,他又觉得很丢面子,前期的一切就都白费了,更让对方知道自己怕了,事情就僵在了这里。
喜欢哈迪帝国1945请大家收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