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归无咎立刻出手应对。
若他使用最顶尖的剑道真流手段,破解此着简直是如春风化雨,全不为难;但此时此刻归无咎亦生出了三分拆解的韵味,略一思忖,使出一剑。
这一剑同属实相剑术之列,层次在“一剑破万法”前一步,与第五道尊所动用的剑道神通在伯仲之间。
两道剑术相交,立刻生出一道道极轻微又极灵动的蓝焰,出现、壮大、消散只在一瞬之间,却能留下非同凡响的深刻映象。
除了出招抵挡之外,另一件尘封已久之事被归无咎提了上来——
心神默运,运转《念剑演化图》。
这也是得见新法之后,归无咎的感动之由。
如今空蕴念剑的推演在近道之前,已然继续圆满,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已走到终点。证道之路甚至道境以后,能够提前储备资粮,自然是有利无弊。
这也不单单是“服务将来”那么简单。其深邃积累,必由能够映照于今之处。
一剑被归无咎从容拆解,第五道尊眼前一亮。
大袖一卷,又使出一招。
万千剑形,犹如绵绵细雨,纷纷洒洒落下。
“细雨”之象,不止是剑道神通,天下各大系神通道术皆有涉猎,并不算十分新鲜。
但第五道尊的这一式,不在“雨象”本身,而是在细雨凝成雏形的一瞬,这雨落之地,已提前多出一种清馨有味、湿润芬芳的感觉,好似在润物无声的细雨中,徜徉已久。
故这一式不在剑形本身之妙,而在于暗暗契合了颠倒因果时序之力,虽未入真流,却不是寻常的实相剑术所能破解。
所蕴藏心意,果然是近世道术所无。
归无咎心念疾转,已临机觅得破解之法。
他外表看去如如不动,但内心却有一剑茁壮,好似在冥冥大界中锚定了方位,横亘往来古今。
虽然看上去相似,但这一式实非“空蕴念剑”,而是在第五道尊刺激之下临机创制的一道神通;若笔之于书,此神通在任何大宗大族内皆有一席之地。
第五道尊更见诧异,屈指连弹,又使出一剑。
一剑分形为二,化作两道剑术实体。
两道剑形,一黑一白,似乎有一种极强的吸引力,令其成为旋转飞刃;但未过多久,引力立刻变为斥力,两柄飞剑立刻弹出百丈之外,笼罩的范围也愈发广大。
和先前的两道神通相较,这一道神通的形象,明显要“质朴”了许多。
归无咎双眉微动。
以他的道术阅历,立刻辨明这与前古纪元中《道门四十九剑阵》中的某一剑气韵贯通。
作为残存至今的上古两道大宗之一,但凡存世者,归无咎早已穷搜尽罗;而眼前这一剑,分明是今世所无。
由于大旨贯通的缘故,归无咎对付这一式反倒要较前两式容易。
三招之后,第五道尊愈发见猎心喜,所动用的剑术神通源源不绝。
或挥洒如雨,或灿烂万千;或凝丝成线,或横断化虹。虽然其具体意象与今日之神通殊途同归,但是其中所蕴藏的新意,却是今日法门所无——
从正确的时间顺序说,应当是今日之传承,在发展创新之余,亦丢弃了许多前古的精妙变化。
归无咎从头至尾,果然不曾动用空蕴念剑,只以临场创制的新招迎之。
单单这一番心神激荡,便是绝大的收获。
约莫千招之后,第五道尊忽然停手。
他长袖一震,似是对着归无咎诉说,又似是自言自语,慨然道:“自此入道,自此证道,自此成道……如今,亦要自此传道。贯穿始终,皆寄托在这座名山之中了。”
归无咎脑海中灵光一闪。
这便是此地气象有异与他事先想象的原因了。
原来,此处不仅仅是第五道尊证道飞升之地,也是他拜入商乙门下,入道之地;亦是他证得道境之地。因果回环,始终相连,才构成了这片如此“生动”的所在。
就连眼前之人,恐怕也不是第五道尊刻意锻炼的第二分身之类,而是因眼前之气象,无限活跃的精气自然显化。
第五道尊肃然道:“接下来将要动用的,便是本人的根本手段;能领会多少,看你的造化。”
一剑斩出,浩浩荡荡。
川流之象中,中藏沸烈岩浆一般的气象,遇人则凝,见物则止。
归无咎心神一动,立刻敏锐的察觉到此法虽是有形剑道序列,但是层次却渐渐提了上来,暗合一种特殊的封禁法门——一剑破万法。当年他在《空蕴散神经》遗刻中,历然可见。
层次再高的神通道术,只要归无咎提前有所涉猎,此时临机应变,以对应敌之变化,便全不为难。
第二剑……
第三剑……
第四剑……
直到第九剑上。
这一剑的神通意蕴充盈已极,正是最原始、最丰盈、臻于极盛之境的一剑破万法,实相剑术中登峰造极的最后一步。
此剑的饱满充盈,较之御孤乘通过三经体贴出来的道术,远远胜过。不但并非任何时空间手段所能防御,一剑中式之后的封印之功,也达到了三日夜之久。
面对这一剑,归无咎已无法从实相剑术的解法中寻得答案。
心中默念,空蕴念剑齐出。
却见这山峦之上,似乎整个天地明暗变化七次,将一种从天而降的“定格”韵味彻底击碎。
第五道尊曲指在空中一弹,极为惊异的叹息一声。
良久之后,第五道尊言道:“想不到老夫的至高一剑,竟然会被同为剑术门径之内的手段化解。你若提前动用这一手段,先前的千余剑也愈发难以加身。”
归无咎动用空蕴念剑之时,剑意中蕴藏了自魔道四典中所得的诡秘变化手段,使得其形迹气象与从前大大不同。纵然是第五道尊,亦并未识出归无咎所动用的神通,与本人同出一源。
当然,这也是因为面前之人,并非真正的“第五道尊”的缘故。
略一思忖,第五道尊又道:“世上生出你这般人,可见你所立之世,必有非凡玄妙。看来,你已经不需要我的传承了。”
归无咎一伸手,道:“且慢。”
“尚未观尽前辈之道术。一招一式,尽可学之。”
第五道尊摇了摇头,道:“本人毕身道术之精粹,已在那最后一剑之中了。除此之外,无足大观。”
归无咎微笑道:“非也。”
“以庖厨为喻。若有一位名厨,又有万千原料食材以为资粮。对于寻常人而言,自然是令这位名厨将食材制为成品,直接将人间罕见的珍馐美味奉上。但若做出选择的另一位更加高明的厨师,那么他感兴趣的,只怕不是成品膳食,而是更珍稀的食材。”
平心而论。
第五道尊最后九剑连发,层层递进演化,最终构成实相剑术中登峰造极的存在,远超御孤乘今朝传承提炼的“一剑破万法”神通;若换作世间任意一大宗大族得其传承,都必然奉为至宝。
可是对于归无咎而言,这一式的意义,反倒是不如先前的千招试剑。
因为此法虽然是第五道尊一身所学之精华,但是以具体存在而论,所赋予的“新意”却并不若想象中多——当年见识空蕴散神经、和御孤乘在阴阳洞天交手,归无咎早将其精微处吸收的七七八八;如今所获,不过是查漏补缺而已。
换言之,一剑破万法的手段,是第五道尊所学的精华一点,而非全体大用。
这不是归无咎的偏见,而是神识之中《念剑演化图》给与的真实反馈。
目前归无咎更加需要的,是从未见过的新鲜道术,以为资粮。
第五道尊思索有顷,眉头微凝,道:“我知道你的意思了。”
第五道尊缓声道:“有形之法如何诱导自己做春梦,包罗万有;无形之法,唯心唯识。”
“若你感兴趣的我之资粮,那可着实有些棘手。”
归无咎从容道:“如何棘手?”
第五道尊下颌一扬,露出似笑非笑的神色,道:“棘手就在于包罗万有四个字。本人剑术涉猎之元始,乃是足足两个纪元的剑术大宗。神通法门,无不囊括。哪怕是资质再高之人,欲要从头到尾习得一遍,至少也要八万年时间。”
“当年因本师商乙所赐的一门机缘,吾才能在较短时间内成就。若那物遗存于世,以你资质之惊才绝艳,吾定不吝赐之。只是那物对道境修持有些好处,本人飞升上界之时将其一并带走了。”
归无咎喃喃自语道:“两个纪元的传承?八万年?”
第五道尊稍一犹豫,道:“不如吾将其中最为紧要的,挑拣出些许,供你参考。”
归无咎沉吟有顷,忽道:“将其完全习得需要八万年时间……若是前辈如方才斗法一般,将所有神通依次施展一遍,涉猎大观,需要多久时间?”
第五道尊一愕。
对于某一神通,一见便会,观之立成的境界和天赋,那确实是存在的。但那只是就少量的神通道术而言;若是数量极巨,超过神意容纳的上限,便需完全领悟透彻、炼成心印,缓缓成就。
但眼前之人境界之微妙,尤在他当年之上,或许有非凡手段也不一定。当即便道:“若是用最快的速度演示一遍,至少也要三五十年功夫。”
喜欢万法无咎请大家收藏:
一处风景秀丽之地,归无咎二人环绕三匝,去而复返,立于一棵百余丈高的古树枝头。
归无咎面色平淡,孔凌却是一脸困惑。
原来,此间便当是第三、第五道尊的证道之地。可是乘墨蛇逡巡徘徊,却未见收获。
归无咎心中暗道,果然如此。
此间所在和观镜门之间的距离,对于低辈修士甚至是天玄上真而言,可谓极为遥远;但是对于整个紫微大世界,又或者道境大能来说则未必了。虽然稍稍靡费时日,却未必不能觅见端倪。
大致考量,相当于东南九宗中相距较近的两家的距离。
若是观镜门中那位无止道尊寿元悠长,外出周游经年乃至数十载,未必不能发现此处所在。
而两道尊之遗迹能够隐匿至今,显然暗藏非常之秘。
其实归无咎并非全无头绪。
凭己身飞遁时尚不觉得如何,但以墨蛇代步,遁速极快之时,归无咎分明能够感受到,如论这飞遁之宝的行进方位如何调整,都会构成一种奇特的偏离。
这不是人力所能掌控——
向左一分则逸于左,向右一分则逸于右,最终无差何止千里万里。就算用最小的精度去衡量,亦是不入于左即入于右,仿佛中央之“正解”,已被完全隐匿藏住。
其实心念感应到了这一步,已可称是惊世骇俗了。哪怕是道境存在,也得心中先存了“此地暗藏玄机”的念头,方有可能感应到这一步,恰如归无咎察觉观镜门的诡计一般。
既见微妙,却不得入门,这反倒要较单纯的茫然无措更加扰人心弦。
归无咎默默思索。
若有锁钥,锁钥安在?
念头一动,自然而然由四个字从心田之中扑面而来——
空蕴念剑!
归无咎毫不犹豫的出剑。
剑意一动,振荡山林;其形亿万,纷纷纭纭。
一切草木生机,土石微尘,一遇此剑,立刻灵机涣散,沉寂于地。
元婴境界修士,若以保持对同等境界的对手的杀伤力为限,其攻击范围至多在千丈至十里之间。而归无咎法力绝人,空蕴念剑又神妙无双,竟能陡然增强十倍,达到百里方圆。
可归无咎此刻施展的亿万剑意,却并非以同等境界的对手为假想敌,其只消遇到一丝法力,又或者能够于己产生共鸣的道则微玄,这剑意自然而然就会化去;唯有斩中初始的五行性相、肉体凡胎,才随剑主心念渐次撬动,使其自然崩解。
通俗言之,眼前剑道的别致用法,乃是归无咎将元始空蕴念剑“稀释”了千万倍后,所构成的奇妙形态。
杀伤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,只作感知之用。
但是作为补偿,其作用范围却极为广泛,剑意所及,几可臻至数十万里。这已是九宗真君的境界,非本土天玄上真所能及。
[标签:p如何诱导自己做春梦标签]其实归无咎坚信两位道尊成道之地的门径,必在己身千里之内,这一剑,已是极大的留有余地。
此间虽然景色别致,但是荒无人烟不说,就算是飞禽走兽,亦极为稀少。
寥寥可数的数十禽兽,经剑光一卷,便如长堤溃围,然后在刹那之间、毫无痛苦的死去。
此时空中二百余丈高,却有一只大雁,只是一个哆嗦,振动双翼之后,拍了拍翅膀,继续由南而北飞去。
归无咎定睛一望,立刻记起,这只大雁在半个时辰之前,沿同样的方位自头顶飞遁而过。
凝视许久,归无咎长笑一声。
拔身一纵,向那“大雁”撞了过去!
孔凌紧随其后。
以目力观之,这大雁不过较家养鸡鸭稍稍大了半圈。但此身奋力靠近之时,却能感受到“鸟形”轮廓的飞速壮大。
先如人身;再如屋脊,再入山岳,最后赫然演化成煌煌一界之森严……
……
天地七色变幻之后,归无咎定睛一望。
此间空空荡荡,唯有两座巨峰,一座青石磊落,一座白雪皑皑,比邻矗立。
粗粗打量,两座山峰并不算陡峭,底围隐隐胜过高度,人力亦可攀爬。但是巍峨雄壮,厚底实腹,亦有一种别样的大气魄。
归无咎、孔凌缓缓落在一峰峰顶。
立定之后,归无咎环首一望,心中不由暗暗纳罕。
归无咎想象中的第三、第五道尊证道之地,要么是正大庄严,宝相玉质;要么是混沌无序,冥漠难测。而现今所见,却并非归旨于二者之一。
眼前气象,似乎每一丝气机都蕴藏这丰沛的情感;每一寸空间都蕴藏着精微的变化。而构成整体,其规整宏阔又胜如山海,仿佛一山一界之象便是一门完整的大神通,并无一丝不谐。
这种感觉……
倒像是轩辕怀或杜念莎证得道境之后,将辰阳八剑或二相生化之法推演神通万变的奇景。
殆非先人残存之相,而是被精密掌控的神通实体。
归无咎的推断并非无由,因为就算再高估第三、第五两位道尊的实力,这两人毕竟已经飞升而去了。再脱离本主的掌控下,不入于有序之实相,便入于无序之混沌,断不应当是眼前景象。
就在此时,一声轻吟自身畔传来。
归无咎转身一望,孔凌面色青红交错,似乎十分不适。
微感诧异之下,归无咎省心一察,却见自己心田之中,一柄小剑剑尖朝下,以一种独特的韵律缓缓转动。
未经自己主动操纵驾驭,空蕴念剑剑心,自然由寂而动。
归无咎略作推演,已然明悟。
此时此刻,若是将这道“剑心”撤去,就算他自己,也会感到一丝压力于不谐。
如此状态,已经是“圆满之上”这一古今所无境界所赋予的独到加持后的结果。再等而下之者,毫无例外都会感受到非凡的威压——俨然超越了道尊证道之地应有的性相与状态。
这显然与此地独有的“活力”相关。
唯有归无咎的空蕴念剑,道术与两位道尊相通,却又青出于蓝。以剑心护体,方能完全无虞。
此时孔凌难以张口说话,只是眨了眨
眼,传递心意。
机缘难得。
若是设法出界,着实不甘。
归无咎略一思忖,指尖生出一道剑意,轻轻印在孔凌眉心,道:“盘膝而坐,但以目力观之,不必费心推演。”
孔凌只感身躯一轻,立刻依言坐下。
就在此时,这山峦之中无所不在的精纯气机骤然凝合,归拢于一。
所聚之象,化作一个人形。
约莫三十岁许年纪,五官异常和谐,头戴一顶尺许有余的高冠,长袍宽袖,掌中执一柄一面泛青、一面发红的长剑。
他双目有神,透露出十二分的惊讶,紧紧凝视着归无咎。
归无咎同样十分惊讶。
这分明是当年幻象推演中所见的第五道尊的相貌。
分身?
残魂?
还是第二元婴一类的手段?
尚未来得及思索,第五道尊忽道:“看剑。”
剑意纷呈,连环递出,呈现出一阴一阳之动静;阴面仿佛皎月,阳面俨如蛟龙。将“刚柔并济、动静通神”这八个字,完美的展露出来。
归无咎微微一愕,心中忽地泛起一丝欣喜和感动。
这份感动,不是因为剑术神通的高明。
眼前之剑术,虽然可称之为本土道术之巅峰,但论境界依旧不超过元婴境的层次,论门径依旧在实相剑术之列,未入真流。在归无咎遍阅众剑之中,非但不及辰阳剑山之剑术,亦不及黄希音、御孤乘独自颖悟的心剑真流。
甚至在实相剑术中,这一剑也并未趋于“一剑破万法”的极致,至多与“道门四十九剑阵”等前古剑宗伯仲之间。
按理说,本土世界古今已降最顶尖的几位道尊之一,使出这一路神通,并不能太入归无咎之眼,说一句“失望”,也不算狂妄。
“感动”从何而来?
因为自隐宗百家、圣教祖庭、魔道四典、武道玄关、阴阳秘法、巫道潜行、九宗道术之后,自负于一界法门无所不窥的归无咎,今日又见源头活水。
喜欢万法无咎请大家收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