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食童年 、

  • A+
所属分类:悬疑小说

小时候在农村,节假日只能吃饺子和肉。平日里,我们这些贪吃的孩子总能找到好吃的。

我的家乡是大平原。没有山河,所以没有山珍海味,没有鱼虾,但自然界不缺食物。比如在树林里挖鸟蛋,在屋檐下抓麻雀,或者烧饭或者打牙,吃东西对我们来说永远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。

放学了,去田里,挖红薯,偷花生,掰玉米穗,用小铲子挖个坑,找柴火烧着吃,嘴黑。我们仍然在草地上抓蚱蜢。用手抓蚱蜢,脱下鞋子,用鞋子拍打,然后放在火上烧成褐色。他们的鼻孔里有一股甜味。口干舌燥,钻进玉米地,寻找一棵没有玉米的空树,变成甘蔗,吮吸甘甜的汁液。好在草丛里也能找到野瓜,又甜又甜,能填饱肚子。

夏天的晚上,我们去村头的树林里抓猴子。天一黑,蝉就会从地上钻出来,爬到树上,变成一只蝉。我们摸了摸蝉猴,回家用油煎。因为吃的少,少部分人分享,但是味道很好。现在城里的酒店都有“炒金蝉”,可以饕餮,但是没有童年的味道。

冬天,天气冷,田野里没有东西吃。当我们在街上又累又饿的时候,就抓起一个玉米粉馒头,在馒头中间挖一个小洞,放点盐进去,把香油滴在盐上,掰下一块馒头蘸一蘸,又香又咸。当时经常看到有鼻涕的孩子手里拿着馒头吃着玩着,蘸着油和盐。

还有的把煮好的红薯切成片,放在靠窗的桌子上晾干,放在口袋里,闲暇时拿出来咀嚼,很吃力,成了我们的零食。我们把这种零食叫做“干红薯配面筋”。记得小时候有个同学把我的铅笔弄坏了,丢了我几块地瓜干,我就饶了他。

吃的时候大部分人把干红辣椒放入烤箱室慢慢烤,烤糊了,搓成粉,拌米汤,蘸馒头。辣椒很开胃,面对不能吃的高粱馒头,让人食欲大增。我们不想吃,所以大人们告诉我们,黑馒头,蘸了辣椒,吃了会让你更胖。

那时候胖才是美。减肥的话会担心被饿死。你现在不需要减肥了。

冬天还有一种美食,就是馒头片。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煤火抗性。每天晚上睡觉前,他们用菜刀把馒头切成块,放在火边。第二天醒来,馒头片变成褐色。背上书包去上学,揉揉眼睛,嚼嚼馒头片。到了学校,同学们交换食物,教室里会响起嚼馒头片的合唱,充满了诱人的香。

对于普通家庭来说,这种馒头片就是一种浪费,家长不赞成。

最难忘的是燃“古越”。这就是发音。我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写。在家做饭的时候,我们很期待能留下一点面团,尤其是白面。母亲会把面团揉成条状,包在高粱茎上,埋在炉子里的热灰里。过了一会儿,面团拿出来熟了,我就高高兴兴地接过来,跑到街上细细品尝,炫耀这种奢侈的吃法。

有时候街上有“爆米花”的时候,就拎一碗玉米,交一毛钱的加工费,拎回半袋爆米花。如果口袋里有几毛钱,买糖浆和高粱秆一起搅拌,直到糖浆变白变粘,再慢慢吃。

小时候的农村虽然不富裕,但总能吃出名堂,充满无限乐趣,留下美好回忆。

发表评论

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