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音——游子的神笔 来源网友: 朽木十年

  • A+
所属分类:悬疑小说

由于父母工作的要求,我11岁的时候就随家人南下广东。踏上火车的那天晚上,我一刻也忘不了树上的蝉又开始发出声音。菜地里的青虫还没来得及给白鸽抓到,隔壁女孩的马尾辫该给她下次涂什么颜色……

刚到异乡的时候,没有那么多伤春伤秋的悲伤,只有对新鲜环境的好奇探索。与我的家乡马平川不同,这里到处都是山,但也有山;路边没有桃李芬芳,白桦树掩映,但棕榈微风,长春一年四季;没有麦秸是绿色的,面食是美味的,但在大街小巷闻起来是米色的。因为还年轻,乐观外向,很快就进入了一个新的角色,和新邻居、新同学打成一片。

但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慢慢发现自己还没有完全融入这个新世界—老师上课用粤语说话,同学之间用粤语交谈,超市的售货员用粤语交谈,我只能认真点头表示同意,虽然我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—这时,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新环境

为了不耽误学业,也为了不与周围的社会脱节,我费尽心机学习这种与河南语完全不同的九音六调新语言;这不比学英语容易多少。此外,在同学的帮助下,我努力适应南方的气候、饮食、习俗等。

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,我的粤语有了很大的进步。至少听我的粤语,大家会认为我是本地人——这是我最初的目的。

在新的世界里忙碌让我没有时间怀念以前的生活。渐渐地,我越来越像一个广东人,渐渐地,我的记忆模糊了。

在广东一呆就是七年。

18岁的时候,完全熟悉广东的生活,吃着饭,说着粤语,遵循着广东的习俗。我已经完全成了一个广东人—,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。直到那个夏天,我回到了久违的故土。

高考结束后,为了庆祝奶奶80岁生日,爸爸带我上了北上的火车。除了在记忆中看到爱我的爱人而激动之外,我并没有太多的感动和期待回到家乡。毕竟这些年来,我已经习惯了另一种生活。

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,被父亲拖着,沿着庞大臃肿的人群慢慢走出车站。拥挤的环境、刺鼻的汗水和闷热的夏天让我几乎晕了过去。就在我对回家的行程感到头晕目眩和失望的时候,周围突然响起了一声带有河南方言特有鼻音的响亮叫声:”先生,您愿意坐公交车吗?” ”有直达xx的公交车!””……”

这叫声并不清脆悦耳,反而粗糙沙哑——然而,听起来却像是耳边的干地惊雷,直直地劈在我的灵魂上,让我站在原地,让这些属于家乡的话语化作一条冰冷透彻的小溪,争先恐后地钻入我的记忆深处,仿佛在这石头流着金子的时间里,一桶冰水淋在了我的头上,打起架来很舒服。

抬头一看,几个正在招揽顾客的阿姨还在一个劲儿地拉拢她们的父亲。他们平淡而浑浊的声音——我记忆中出现的地方口音——变成了马良的魔笔,勾勒出树上的蝉、菜地里的青虫和邻家女孩的马尾……

突然,我发现自己只是一个离开家乡的流浪者。童年记忆中的美好,对故乡的憧憬,离家多年归来的忧伤。平日里对家乡的不关心让我恨之入骨,后悔莫及,我来的时候井井有条,就像打翻了五味瓶。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凝结成一股洪流。我想哭,却变成了难以掩饰的微笑。我不在乎别人的眼光。我站着

只有远离家乡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做故土,只有在那里留下难忘回忆的人才懂当地口音:那是一支可以为你描绘过去的神笔。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