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幸福始于关掉手机
正文/傅兆旭
每天下班后,我和老公都会关掉手机。关手机的初衷是担心经理打电话加班或者和朋友聚会。后来发现,关掉手机还有一个好处,就是不用像“低头人”那样在手机中的不同程序之间切换。
在过去,情况并非如此。下班回家,经理打来电话,有时候加班,有时候出去聚会。我老公和我情况一样。忙了一天,晚上有各种活动。可怜我8岁的女儿,但是我奶奶说了算。
有时候我想在家多陪陪孩子,但是电话打来的时候,我常常控制不住自己。其实很多时候,我不用出门,只是因为脸。连老公都说,人家电话,你不去,就不给人家面子。
终于有一天,女儿趁我们不注意偷偷关掉了我和我老公的手机。那天我手机静了下来,女儿拉着我和老公说要给我们一场在学校排练的表演。在近一个小时的亲子沟通中,我感受到了以前没有体验过的快乐和幸福。
那天,我和老公决定下班后关掉手机。当然,我会跟同事说,下班后不会出去逛街吃饭,会给孩子留下宝贵的时间。我还跟经理说我会在上班时间完成工作任务,休息时间不安排我加班。
关掉手机,快乐随之而来。每天吃完饭,我们一家三口会在楼下的公园里散步,和女儿们练琴,在自己的空间里看书看报。我发现,平日里我们整天把手机握在手中,放下手机,日子都是一样的,更加刺激。
突然想起一句流行的话,那就是“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,而是你在你面前玩手机”。手机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使我们无法通过言语和行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。
让我们在合适的时候放下手机,因为放下手机的同时,也抓住了亲情和爱情,体会到了曾经被我们忽略的那一点点幸福,这才是我们应该珍惜的。
如果没有手机
正文/白眉
手机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,为人们的联系和交流提供了便利。但是现在的人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。他们不仅每天看手机,出门忘记带手机或者手机丢了,他们还会感到失落、不安和不安。所以很多人患上了一种“现代病”——手机依赖。
没有手机就不会有手机依赖,人们出门也不用提醒自己要带手机。90年代在农村教书的时候,每天晚上和女同事去学校外面的小马路上散步。大家都是两手空空,什么都不需要带——手机。没有;钥匙,不用锁门。后来到了市里,买了手机,出门甚至散步都要带手机和钥匙。虽然这两样东西不重,但是我再也找不到了。
如果我没有手机,我不会在手机上浪费宝贵的时间。特别是换了智能手机之后,每天睡觉前都不自觉的看微信和QQ。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床头柜上的手机刷微信,点击弹出的新闻等。不知不觉中,做这种无聊的事情早晚会成为一种习惯,想改也改不了。有时候只是午休的时候睡着了,忘了把手机静音。“丁咚”,微信响了;“呜呜”,叫,这个午休是浪费水。
如果没有手机,就不会有那么多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。如今,管理学生的手机已经成为每个学校教师最困难的问题。如果父母不给孩子买手机,几个孩子会结合自己的零花钱买个手机然后轮流玩游戏;如果老师禁止学生玩手机,学生即使忍着上课不玩,晚上也会躲在床上。……经常看到年轻“低头族”在公交车、路边、餐厅等公共场所玩手机。他们沉浸在玩手机的兴奋中。
“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,而是我在你身边,你在看手机。”原本方便人们交流的手机,最终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精神情感交流的障碍。如果没有手机,是不现实的。我认为只有依靠自制力,用好手机,而不是被手机奴役,这才是可行的办法!
父亲“固定”手机
正文/乔险峰
几年前我给爸爸买了一部手机。
刚买了手机,70岁的父亲像个孩子一样,兴奋地打电话给一圈亲戚让别人知道他的电话号码。其实他到现在都记不住自己的电话号码。
老家的爸爸很少主动给我打电话。我父亲认为电话费很贵,尽管我从未要求父亲支付过一次。父亲说自己一个人在家很久了,没必要经常给别人打电话。毕竟父亲老了,每天的饮食和健康,还有他的孤独和寂寞,都是我很关心的事情。但是因为家乡在山里信号差,加上他的执拗,这些东西成了让我难以释怀的心病。
去年的一天,一部电话在街上促销。当得知是一种家属互不需要付费的电话时,我欣然办理了相关手续。回家后,我先给家里的叔叔打电话,让他去外地找他爸爸,告诉他这个免费电话号码。父亲听了很高兴,话匣子一发不可收拾。
可是家乡的信号还是起伏不定,父亲的呼唤总是像大风吹来的声音,断断续续的,好像什么都没有。为了让他听清楚,我只喊啊喊,为了让我听到,他时不时选择“有利地形”。然而打了一个电话,双方都口干舌燥。老婆说,听你们父子在电话里,怎么越听越像吵架?
经过几次实验,父亲终于选择了一个能和我说清楚的地方,就是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负责任的领域。父亲说这是因为我在地里干活的时候,突然听到手机铃声。他断定这里的信号一定不错,就打电话给我,试了一下。于是父亲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开心,成了我们父子“理想的交流基地”。
裹着田野的清新气息,路过家乡的沟壑,几乎每天中午都有爸爸从家乡打来的电话。也许站在自己亲手耕种的土地上,让我觉得特别幸福。也许看着长势良好的庄稼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。我父亲的电话总是报告好消息,但不是坏消息。我爸在电话里说的最多的就是“家里什么事都没有”“放心吧”“我身体好一阵子了”…/[/K18/。
我知道父亲在安慰我,这样我就可以专心工作了。心烦意乱的时候,我总会想起父亲,他拿着手机却在固定的地方使用:在他的生活中,他抱着一颗感恩的心,对孩子充满了爱,也憧憬着简单乐观的未来。
有了这些,我爸还在乎什么?
唐代手机热
文/江
公元618年,唐朝掀起了一股“手机风”。唐朝有无数低头族,照片控,视频痴迷。
手机是人们消磨时间和娱乐自己的伟大工具。手机,其实早在唐朝就出现了。当时司马迁如果不在手机上查百度信息,怎么可能写进《史记》里?如果那天晚上陆生没有看《明日世界》,他怎么会梦到?
杜甫是家喻户晓的名字。他不仅是一个诗人,还有另一个身份——“,移动派的领袖”。这个人喜欢唱诗,写赋。自从他买了手机,他不再四处游荡,而是住在家里,在微博上写诗,吸粉。
李白是手机学校的副校长。众所周知,他和孟浩然是最好的朋友。自从离开黄鹤楼的孟浩然,我一整天都无所事事,就忍不住在QQ上和孟浩然聊天。连续三天在QQ上大喊:“有吗?”但是结果是一样的。——自动回复。我不在线。请稍后回复。李白大失所望,没几天就收拾东西去孟浩然家了。
一进院子,就看到孟夫子拿着手机打游戏。而仆人则叹了口气说,“大人,您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。放下手机休息一下!”
什么,什么?什么?!李白的头那么大,他别无选择,只能走出院子。刚看到一家酒店,心里的烦恼渐渐淡去,刚才的蹙额突然舒展开来。
“小二!”走进酒店,里面空无一人。有人吗?大家都在家玩手机!逛了几家酒店,终于找到了一家,里面有人。“小二,来点好酒。”“来了!”李百刚想喝一大杯,酒保却喊了一声:“请慢点,请小人把菜打开。”李白心里纳闷。“ kacha!”原来是拍照发微信。李白心里深有感触:“这个高科技太好太差了!”
因为“低着头”时间长了,人不仅视力模糊,腰也驼了。人走路撞到一起很常见,没人干过农活。
唐太宗怒不可遏,下令查封所有与手机有关的商店和商家,所以唐代没有手机热的历史记录……
爱玩手机的爸爸
正文/甘
父亲很帅,开车很好,做饭很好吃,经常被我夸。不过最近发现父亲有个坏习惯——,爱玩手机。
有一天,我写完作业后,想和爸爸玩一会儿,却看到他在玩手机。我说:“爸,别玩手机了,跟我玩游戏吧。”爸爸头都没抬。我又喊了一声,他还是不理我。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——我先出了门,然后打电话给爸爸:“爸爸,我妈让你搬东西。”于是爸爸放下手机出去了。我赶紧把爸爸的手机藏了起来。
很快,爸爸进来对我说:“哎,我手机呢?”我郑重的对他说:“你觉得长时间看手机好吗?”爸爸回答:“不好。”我接着说:“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不仅影响视力,还会引起颈椎病。”爸爸连连点头,认错。这时,我妈走了进来,对我竖起大拇指。爸爸羞愧地低下了头。
以后不会学爸爸了。“低头族”。我也想对那些“低头族”:请不要长时间看手机,否则后果很严重。
妈妈的手机
正文/水木年华
前几天我妈跟我说她要手机。我妈先是有个小灵通,是我姐给她买的。后来老婆换了个老人机,用了好几年。她出去的时候会带着。这次她说她想改变。其实她很早以前就说过,原因是爸爸出门没带手机,有时候他回来晚了她就担心,想把老人机给他用用。
知道妈妈的想法,过几天就开始在家里找我的旧手机。
我们这一代用手机比较早,两三年就换了一个。十几年了,恐怕每个人都要换五个以上。刚开始找了个诺基亚,觉得待机时间比较长,但是屏幕太小,按键太小,我妈用起来真的很吃力。于是,我找到了一部我老婆最近刚用过的手机,粉色的,滑盖式的。我妈看到很开心,就像小孩子看到新玩具一样,开始天天看,很新鲜。手机有拍照功能。女儿去了,妈妈让她教她怎么拍照。她学会后,拍了很多照片,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。我通常不用家里的座机联系我们,而是用手机。
这件事在我脑海里已经很久了,我一直想写下来,带着一些感情。手机在我们眼里很常见。对我们来说,手机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,是生活的一部分。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,绝对是一种清新又昂贵的“奢侈品”。因为他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经历了太多的贫穷和困苦,老了也从来没有用过这些电子产品。所以,妈妈想要一部手机,对她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愿望。而且,她是向孩子要的。她虽然有退休金,但是自己买不到,也不想买。她知道孩子有没用过的手机,就鼓足勇气要了。
即使有妈妈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心愿,我也没能及时满足她,一开始也没有给她找到一个满意的部门。于是,我想起了小时候想要的东西。看到喜欢的玩具,我会不假思索地向妈妈要,妈妈总是想方设法让我立刻满意。如果我没有,我会哭。现在我们是父母,我们的孩子也是。所以,我觉得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天空,但孩子心中的父母是什么?
所以,我觉得父母有什么要求,孩子都要尽力满足,不要拖延,不要应付;就算父母不提,那也是他们不好意思或者怕给孩子添麻烦。作为孩子,应该经常问老人需要什么。不要等父母及时说要孝顺;就算你给他们买这个买那个,表面上他们说花钱,其实他们很开心。其实父母并不指望孩子提供什么物质享受,但是孩子经常回家,全家平安健康,孩子事业上进成功,这是父母最简单的愿望!
手机下“浅生活”
文本/张军燕
最近女儿做作业总是心不在焉,眼睛一直瞟手机。一开始我以为她在看时间,但她写了几行就要看一看。有时候,她只是拿着手机摆弄几下,就继续写。检查完她的作业,我几乎感到头晕。很多题都有明显的错误,一看就是粗心大意的结果,有些题根本没写。我问她为什么不去想,她无辜的回答:“我想了想,想不出来。”我问她,为什么我经常看手机?她居然吐舌头说她在查QQ消息!不知道为什么手机这么吸引人,可以让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三心二意。这种情况下,女儿嘴里的“思维”怎么叫“思维”?顶多只能算是“浅薄的思维”。它看似在思考,但思想根本不处于安静集中的状态,无法集中注意力。如果外界有点困扰,思想就会被吸引。在这样的状态下,女儿做错题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上次朋友聚会,饭后大家坐在一起聊天。刚开始大家互相聊一些轻松的话题,气氛还挺融洽的。后来不知道谁先把手机拿出来低头拔了起来。大家看了,纷纷效仿。就这样,朋友低头拉手机,偶尔抬起头拍几句。“上次你说要买辆车,你喜欢哪辆?”我突然想起来丽霞说她想买车,所以我就问了。“嗯?”丽霞抬头凝视着。“你说我们上次看到的风衣?”李霞莫名其妙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,顿时对聊天失去了兴趣。但是可能坐以待毙也不好,大家都可以聊的很顺心。所以经常有“嗯?”,“?”,“出现什么”感叹词。朋友聚在一起交流感情,希望达到心灵深度交流的效果。而手机就像一道无形的屏障,切断了朋友之间的深层交流,只留下几个简单的问候浮在表面。“浅沟通”应运而生。
周末回老家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示爱机会,但是饭桌上孩子们低头玩手机,对父母的关心充耳不闻。然后,“浅情”又出现了。有些年轻朋友睡觉前一段时间不玩手机就睡不着觉。放下手机后,他们还是下意识地思考自己的动作。“轻睡”再次出现。有这么多。所以有人觉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:我在你身边,你却在看手机。手机连接世界,却疏远现实!
总之,在手机的影响下,我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“浅薄的生活”。但在“浅薄的生活”背后,却充斥着越来越麻木冷漠的面孔和浮躁空虚的内心。其实改变这种状况很简单,只要放下手机,静下心来思考,敞开心扉与亲朋好友交流,充分融入大自然。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精彩“深刻的人生”。